宣传思想

陕煤主题教育——聚焦高质量发展立足岗位建言献策谈实践(二十二)

作者:     时间: 2023-07-24     

创新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府谷能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董事  李宁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版,第27-28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探索规律、深化认识,对科技创新提出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首次将科技、教育、人才三大战略进行统筹部署,既坚持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又强调三者之间的有机融合,共同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为我们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科技创新是企业做强做优的重要支撑。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作为企业,要在滚滚发展潮流中占据主动地位,不断巩固和扩大优势,必须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坚持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强筋锻骨,提质增效,以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力。

科技创新是应对风险挑战的有效举措。当前,世界经济陷入低迷,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反全球化暗潮不断上扬,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结构性矛盾和分化特征明显加剧,各种风险、挑战日益增多。我们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积极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必须紧紧筑牢科技创新这个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增强应对风险挑战的应变能力和对冲能力。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掌控竞争核心,通过科技创新塑造新的竞争优势,从根本上保障企业发展行稳致远。

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进入新时代新征程,要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以科技人才的主动赢得企业发展的主动,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席卷全球,各行各业数智转型如火如荼,“后疫情时代”借力技术推动创新创效,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必然趋势。

当前,府谷能源公司正处于实现新突破、谋求新跨越关键时期,我们要紧紧聚焦主责主业,坚持“科技兴企、人才强企”工作主线,走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注重培才引智,集聚创新要素,培育耦合、协同的科创生态,加快技术革新、产业升级,激活发展源动力,让人才科技“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从创新中要发展、要增长、要效益、要蓝海,持续充盈发展势能。

一是锻牢人才队伍支撑。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对于企业来说亦是如此。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最好的环境是良好体制机制。我们要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继续深化国企改革,聚焦改机制、强管理,以提质增效为导向,巩固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坚持不懈推进争创一流企业建设,在对标一流管理提升、强化数智管理、全员绩效考核、规范制度建设等方面做足成色,坚持“按劳分配与要素分配”相结合,构建工资薪酬与经济效益、劳动效率挂钩联动机制,推动“三能”制度化、程序化、常态化,畅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三条职业成长通道,切实以机制之变激发活力之源。

二是强化人才创新发展。紧扣“高精尖缺”人才需求,落实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要求,坚持“选用育留”四位一体,持续实施高学历、高技能人员招录计划,不断完善后备人才培育机制;创新员工教育模式,推进职业技能培训、专业技能提升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融合工作,持续壮大骨干技术、技能人才队伍规模;建设人才成长“主阵地”,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工匠大师工作室引领作用,做好创新攻关、传承技艺、育人成才工作,常态化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QC小组”“五小创新”和“三小一练”活动,积极参加各类高层级职业技能竞赛;建立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实施“揭榜挂帅”“赛马”活动,开展首席技师、技术工匠、技能大咖、创新明星先进选树,让职工在科技创新中唱主角、挑大梁、得实惠。

三是发力科技创新增效。聚焦安全生产、节能环保、经营管理重点和短板,狠抓关键技术创新,攻难关、破瓶颈,推进300MW汽轮机灵活调节系统优化应用、电石炉净化系统余热利用、电石厂烟气达标排放等课题研究,全方位延伸“创效链”,多渠道激活“创效源”;加快“两化”融合发展,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开展300MW机组AI预警系统、胶带输送机智能化巡检、煤电与储能系统联合调频技术、光伏和风电智能监控运维管理平台研发,打造数智应用场景示范,大力推进智能化工厂、智慧化企业建设;紧抓“双碳”政策契机,找准“燃点”,大胆探寻新业态、新产业、新方式,做好与传统产业资源嫁接和链条衔接;注重科研价值评价和成果转化,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互动合作,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健全完善创新工作机制和配套激励举措,着力在高端引领、成果转化和释放潜能上下功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敢当自主创新“主力军”,促使各类创新人才充分涌现、竞相迸发。

四是勇担产业发展使命。集团公司积极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进步新趋势,加大培育新业态,提出保碳、去碳、减碳、固碳、易碳“五碳”战略,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生产系统,推动可再生能源从绿色低碳的生力军成长为“双碳”的主力军,为公司开辟新产业、谋划新项目提供广阔空间。我们聚焦“再造一个新府能”目标,认真落实集团“三个提升年”、新产业发展行动要求,围绕“存量变革、增量崛起、拓量扩容”路径,坚持发展新能源、新产业,快人一步、先人一招,持续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加快推动靖边100MW风电项目、旬邑200MW风电项目建设;把握资源要素,强化激励保障,千方百计开发布局新能源项目,促进公司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壮大,推动构建“风光火储一体化”产业格局。



坚持系统观念

统筹推进西安重装集团高质量发展 

西安重装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李长安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

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版,第17页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正处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陕煤集团正以国家骨干能源企业的使命担当,开启矢志跻身世界一流的伟大征程,重装集团也在奋力实现“13366”高质量发展目标。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迫切需要运用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的思想方法,统筹部署党建引领、创新驱动、人才支撑、治理现代化、质量强企等多方面任务举措,扎实推动重装集团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系统观念推进党建和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要以系统观念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党建和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围绕重装集团“13366”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立足党建目标紧扣企业发展目标的战略定位,全面构建实施“136”大党建格局。面对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实际,重装集团和所属企业党委(党组)要持续深化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结合实际开展转化研讨,增强实践指导能力。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坚持党建和生产经营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切实用好“三会一课”,全面系统推进上级、集团公司和重装集团的各项战略部署、决策任务在基层扎实落地见效。

二是以系统观念推进科技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作用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内在规律的深刻把握。重装集团作为陕煤装备制造板块企业,始终肩负着振兴民族煤机装备的光荣使命。面向煤矿智能、绿色、安全、高效发展前沿,重装集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完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一体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紧盯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卡脖子”难题,加快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融合创新应用,集中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着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切实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全力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以系统观念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深刻清醒地认识到,重装集团高质量发展必须要依靠高质量人才队伍,没有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薪酬待遇,高端领军人才就引不来、留不住;没有科学健全的人才发展通道和人才培养机制,知企懂行的先进人才就发现不了、培养不出来。要加快薪酬分配机制优化,探索中长期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各企业要因地制宜,灵活采取措施,切实把人才队伍强起来、用起来,全面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以系统观念推进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保障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重装集团要围绕新一轮深化改革要求,全面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聚焦管理效能提升,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育新板、亮样板,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创新驱动,强化品质提升,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做强存量、做优增量、做大总量,全面提升企业生产经营质量。要增强依法治企意识,强化合规运营,深刻认识合规管理在经营发展全局的重要性、紧迫性,全面增强管理人员风险意识,强化合规思维,提升风险防范能力,真正发挥规范管理、防控风险、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五是以系统观念推进质量强企支撑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质量强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强调“企业主责”,明确企业必须担负起质量强国建设的主体责任。为响应中、省和集团公司工作部署,重装集团将“质量提升年”建设,作为2023年度工作主基调。围绕“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双提升两个方面,积极推进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员工的饭碗”的质量理念和“服务质量是产品构成部分”的服务理念为引领,以三大产业发展布局为立足点,着眼行业领军企业找差距,深度聚焦质量提升瓶颈,从质量的人才队伍建设、配套设备设施、关键技术瓶颈、管控与奖惩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切实抓准抓实质量提升的矛盾点,探究质量工作新举措,全面打造质量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重装集团督导、各企业自主实施的分层分级质量管理模式,构建全面质量管理新格局。



坚持问题导向

助力二期技改项目成功推进

中亚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虞尚林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人民出版社,第20页。


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来,我深入认真地学习研读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指定书目,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等。通过集中学习、交流研读,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这次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通过学习,强化、提升了自己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作为中亚能源总经理及吉尔吉斯斯坦项目现场负责人,使自己更加有信心和能力在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带领公司全体员工,优质高效地完成公司二期技改的重要任务,为中大炼油厂重新恢复生产和把企业建成“一带一路”标杆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现把这段时间的主题教育学习体会分享如下:

一、全面学习理解和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提升政治素养和政治站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期。在这风云变幻、复杂多变的关键阶段,只有深入学习和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提高政治素养和政治站位,才能把握时代脉搏,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和解决各种问题。理论是指导实践的灵魂,只有通过理论学习,才能获得更高的工作素质和水平。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需要借鉴理论知识来解决,要以主题教育为载体,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当下实际、自身情况、工作要求做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更好领会这一思想的精髓要义,使头脑得到全方位的思想武装,补足精神食粮,从而更好用理论服务于工作,把企业管理好、经营好,为国家的“一带一路”添砖加瓦。

二、全面结合理论知识,解决项目现场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首先就必须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的基础,在于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作为公司总经理,特别是项目现场负责人,调查研究要“沉下去”。那就是有效利用班子联系点工作机制,积极到分管部室,走进班组深入现场,与管理人员、职工群众说心里话,在推心置腹中与基层职工群众打成一片,并通过问计于民找到破解现场重点难点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真正做到集思广益、对症下药。

在这二期项目即将开工之际,通过深入地调查研究和不断总结之前的经验和教训,及时地发现和了解到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将会遇到的一系列重点和难点问题,包括各项工程施工许可手续办理、中吉设计和建设施工标准差异、境外施工人员合法工作手续、为节约投资成本而需要争取各项优惠政策,特别是税收优惠政策等等问题。为此,作为分管对外工作的主要领导之一,以问题为导向,解决这些原则问题就成为现场工作的中心任务,更是要求自己运用新理念、寻求新思路、找到新办法当作一种责任和义务来严肃对待。为此,在公司党委的指导下以及全体员工的支持和协助下,通过不断地同吉国政府和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这几大重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都得到了有效的推进。这样的成果,正是通过不断地学习,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以问题为导向,真正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的结果。

上一篇:陕西建材科技公司:抓住“核心关键” 高标准高质量... 下一篇:陕建机股份:用好“原相机”让调查研究精准成像